【孝老爱亲】
幸福家庭的“主心骨” 众人齐夸的“好媳妇”
——刘金妹家庭“孝老爱亲”事迹材料
在保税区(金港镇)中南社区,只要一提起年已六旬的刘金妹,居民们都会翘起大拇指,异口同声地夸奖道:“刘金妹市幸福家庭的‘主心骨’,众人齐夸的‘好媳妇’。”
艰苦朴素,当好小家“当家人”。
提起刘金妹的再婚,事情还得从现夫王荣清说起。王是中南社区第一居民小组长,今年64岁,十年前,其妻因患病医治无效而离世。这不仅对王家经济上造成了较大的损失,因病致贫,负债10余万,而且对王精神上的打击是难以想象的。俗话说,人家人家,没有女人不像家。时隔一年,经热心居民牵线搭桥,将比他小三岁的单身女刘金妹介绍给了王。王刘第一次见面,双方都觉得很合眼缘,真可谓是一见钟情。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,两人由相识、相知到相爱,事情一切如愿,即将进到了申领结婚证,准备热闹办婚事阶段。
可是,刘的亲戚,特别是刘的母亲竭力反对这门亲事,她的母亲带着关心、体贴的口气说:“金妹,你要改嫁是可以的,要嫁就得嫁经济条件好一点的。听人家说,王荣清给原来的妻子看病,还亏了不少债呢,再说,他还有两年近八十岁的父母,你如果嫁给他,那不是自讨苦吃。”
金妹听了上述一番话,理直气壮地对妈说:“妈,我晓得你是为我好,但是,嫁人嫁人就是要嫁对人,荣清是我一眼看中的,嫁给他是我铁了心的,他为人直爽、性格好、良心好,人缘也不错,即使亏了点钱,也不要紧,钱是可以挣的。再说,他有两个年纪大的父母,照顾好他们,让他们安享晚年,这是做子女的应尽责任,即使苦一点、累一点,我也心甘情愿。”听了金妹的一番劝说,其妈也无言以对,默不作声了。
刘与王婚后,事事处处相亲相爱、相互关心、相互体贴、齐心协力、同甘共苦、勤俭持家,同建美好新家庭。经过两人几年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,家庭经济状况日益好转,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,而且还有了积余,家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,幸福美满。周围居民看到这个日益兴旺的组合家庭,便带着羡慕的口气说:“金妹夫妇俩真不简单,家庭搞得真不错,算得上社区里的最美家庭了。”刘的父母和亲戚看到刘一家生活过得舒舒服服、和和美美,也笑着夸奖道:“金妹,你真有眼力,你好有福气呀。”
体贴丈夫,尽力做一个“好妻子”。
上文说到,刘的丈夫是居民小组长,说说是个小组长,但平时工作倒也蛮多的,诸如:社区中心工作、环境卫生管理、治安稳定工作、人口计生工作、邻里矛盾调处,等等。因此,要真正当好一名小组长,确实不容易。金妹十分理解、支持丈夫的工作,她多次在丈夫面前表过态:“荣清,当一名小组长,说不上什么官职,但也是社区领导和居民们对你的信任,我全力支持你,你一定要把这副担子挑好,让居民们满意,家中的事,你不用操心,一切由我来承担。”
金妹对丈夫工作的支持,不仅体现在言语上,更是落实在行动中。自结婚十多年来,家里买菜、烧饭、洗衣、打扫卫生等所有家务,基本上由金妹一人包揽,她从不叫苦喊累。老王有时看到金妹家务一时忙不过来,也经常抢着干。但是金妹总是说:“荣清,你一天到晚忙工作,身体又不十分硬朗,你多休息休息,家中的事,我会安排,我来得及。”于是,金妹始终坚持一人埋头苦干,家里各项事情,安排得有理有条、妥妥帖帖。老王看到这位既勤劳,又贤惠的媳妇,感激不已,赞美有加。
刘关爱、体贴丈夫,不仅体现在平时,更是体现在丈夫病痛之时。前年春天,其夫经常感到下腹疼痛,并出现鸡蛋大的肿块,走路都不敢开步。金妹陪同他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打了消炎针、配了些消炎药,几天下来,腹部疼痛不仅未消,而且变得越来越严重。在刘的再三催促下,一起到南沙医院看医生,经医生诊断为疝气,必须实施手术治疗。但丈夫十分胆小,怕动手术。金妹针对丈夫这一心理,多次做思想工作,为其撑腰壮胆,终于实施了手术。在术后住院近一个星期里,金妹寸步不离,贴心服侍,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。
出院后的一段时间里,王还不能独立行走,吃饭、吃药、穿衣,包括如厕等都由金妹来照料,并且照料得十分细致、周到,促进了丈夫早日康复。
真是天有不测风云,去年四月下旬的一个上午,其丈夫骑电瓶车路经保税区北大门拐弯处不慎跌倒,不能动弹,疼痛难熬,在路过好心人的帮助下,拨通了金妹的电话。她得知这一消息后,急得面如土色,心急慌忙地赶到现场,叫了一辆出租车,将丈夫送到了江阴市云亭镇骨科专科医院诊治,经诊断,右手严重骨折,需住院治疗。在住院治疗的半个多月时间里,又是金妹一人挑起了服侍丈夫的重担,她日夜守护在丈夫身旁,为了服侍好丈夫,她没有吃到一顿定心饭,没有睡好一晚安稳觉,事实上,她也瘦掉了好几斤。该医院一位护士以关切的口气对金妹说:“阿姨,你日夜陪伴在他身边,你不觉得苦和累吗?”“为了给丈夫治病,再苦再累也心甘。”金妹面带笑容地回答道。
俗话说,伤筋动骨一百天。在王出院后三个多月的康复日子里,金妹为其丈夫付出了也实在太多太多。由于王骨折的是右手,加之上了夹板,根本不能动弹,他的吃饭、穿衣、脱衣、洗脸、擦身、洗脚等都无法自理,甚至连上厕所都少不了金妹帮忙。尽管事情既琐碎,又麻烦,还辛苦,但是金妹从不叫一声苦,喊一声累,在丈夫面前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。经过金妹几个月的精心料理和服侍,其夫的骨伤逐渐得到了康复。老王逢人就夸:“我俚金妹对我真正好咯,她对我的一颗真心,一片真情,使我终生难忘。”
无微不至,众人齐夸的“好儿媳”。
刘金妹与王荣清结婚时,公婆均已是年近八旬的高龄老人。平时,金妹几乎每天都要为公婆打扫卫生、洗衣晾衣,有个别居民见之道:“金妹,现在的公婆又不是原配丈夫的公婆,你怎么高兴吃这样的苦呢?关你什么事?”金妹笑而答道:“进了王家门,就是王家人,现在的公婆就是我的贴身亲公婆,我就是他们的亲儿媳,我有责任关心照顾好他们。如果放手不管,一是对不起我的丈夫;二是会受到良心上的责备。”因此,再婚十多年来,金妹从未嫌弃过公婆,一向视公婆为亲生父母一样,也从未与公婆红过脸、吵过嘴,平时碰见俩老,没有公公、婆婆不开口,有什么好吃的,哪怕自己不吃,也要留给俩老尝尝;逢年过节,宁可自己省吃俭用,也要为俩老买些新衣和好吃的;每当公婆生日,金妹总忘不了买上蛋糕,全家小聚一下,共祝俩老生日快乐,公婆对媳妇的一片孝心十分知足。
金妹的现夫王荣清,原住中兴镇高东村,2002年拆迁后,在中南社区分得两个小套,即王与父母各一套,两套房相距不足20米。金妹与王结婚后,考虑到公婆年事已高,于是同王商量,将俩老搬来一起住,可金妹好说歹说,俩老执意不肯。金妹也只得听从俩老的意见。不过,金妹每天有事无事要到公婆住处看一看,坐一坐,与俩老拉拉家常,同时,帮助俩老打扫打扫,整理整理,俩老心里格外高兴。
为方便与俩老取得联系,以便更好地照顾俩老,金妹与丈夫商量,特地为公婆安装了一台电话机,一旦有特殊情况,只要电话一打,金妹夫妇就会很快地赶到住处。每当公婆身体不好时,金妹夫妻俩就与公婆同住一起,日夜照料公婆的生活和身体。
俗话说,吃了五谷难免不生病,尤其对于年老体弱的高龄老人来说更是如此。记得有一年的四月份,金妹公公因脑梗、婆婆因胃出血,双双住进了广和医院。在住院治疗的十多天时间里,金妹夫妇俩为俩老治病忙这忙那,操碎了心,但金妹从无半点怨言,尤其看到病情日益好转的公婆,心中总感到虽苦尤乐,乐此不疲。
出院后,为了促进老俩尽快康复,金妹一是按照医生的关照,继续每天为俩老用好药,并定期为其进行复查;二是从饮食方面加以调节,当金妹了解到老俩口嘴里淡而无味,想吃点刀鱼、鳗鱼和红烧肉之类的菜肴时,金妹总是千方百计满足俩老的要求,对此,俩老内心十分欣慰和感激。
在金妹夫妇的精心照料下,俩老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。但是,年纪不饶人,老俩口毕竟都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了,随着脏器功能的逐渐衰退,抵抗疾病的能力不断下降,疾病缠身也属正常事。2003年秋的一个晚上,其婆婆因胃大出血,送银河国际官网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,在住院治疗的十多天时间里,金妹坚持一人服侍,寸步不离。但由于婆婆病情严重,最终医治无效而离世。当时的金妹悲痛万分,泪如雨下。
真是祸不单行。时隔不久,其公公因心脑病复发,金妹夫妇又立即送广和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,经过抢救,其公公的一条性命是保住了,但带来了后遗症,一是神志不清;二是大小便失禁。
为了照顾好年近九旬的公公,几年来,金妹坚持做到一年到头,一日三餐,将符合公公口味的饭菜端到他手中,打扫、洗衣等卫生工作都由金妹一人全包。针对其公公大小便失禁这一情况,金妹和丈夫商量,为其扎上尿不湿,并做到每日起码调换两次。说说调换是个简单事,但实际上并不容易,单靠一人,难以操作,必须两人协同配合。然而,其夫的右手曾严重骨折,又不能过度使劲。因此,其公调换尿不湿、擦身、换衣等,主要还是靠金妹。有时即使用了尿不湿,大小便往往还要弄到衣服和被单上。每当如此,金妹总是立即进行调换,并洗得干干净净,让其公睡得舒舒服服,她从不嫌弃、从不怕脏怕苦。因为她深深地懂得:尊老孝老是晚辈的应尽义务和职责,关心老人的今天就是关心自己的明天,人总是要老的,这是自然规律。
多年来,在金妹夫妇的精心照顾下,其已92岁高龄的公公,除神志有些不清,有些老年痴呆、大小便失禁外,身体其他状况还好,每天有时拄着拐杖,常在附近走走、看看,倒也感到心里蛮开心。“我俚金妹对我实在太好了,要是没有她的服侍,我早已不在世上了。”金妹的公公常在众人面前夸奖道。